当前位置 >>  首页 >> 研究团队 >> 编译与编程实验室 >> 课题组成员

团队成员

撰稿: 摄影: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06日

研究团队构成


概述


编译与编程实验室是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下辖的研究团队之一,目前的研究团队中包括正高级职称人员3人,副高级职称人员4人,职工(含客座职工)20余人,学生(含客座学生50余人)。

人员构成


编程与编译优化方向


方向带头人: 冯晓兵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编程与编译优化技术。近年来承担或参与的项目包括863、973、自然基金、重点专项等项目,是十二五“863”计划“多核编程”项目的首席专家;近年来主持研制的支持龙芯芯片的高性能编译系统LoongCC性能优异,为龙芯的推广使用做出了贡献;研发的自适应编程模型及相关环境在华为公司落地实用,参与提出的多项发明专利成为国际专利;在PPoPP、ISCA、PACT、ICSE、CGO等著名国际学术会议和ACM TACO、IEEE TPDS等著名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获北京市奖励1项。近5年主持的主要项目包括:华为公司委托多核编程项目(2013~2016,合同金额1300万),国家十二五863主题项目“新型多核/众核处理器编程与运行支撑环境”(2012~2016,项目首席专家,项目经费4155万),并主持其中“面向多核/众核处理器的并行程序编程技术、框架和语言支持”的研发(2012~2016,课题经费904万)。近5年主要参与的项目包括973课题1项,基金重点项目1项等。

  • 并行编程组


陈莉,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863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多项,作为项目骨干参与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核高基重大专项等国家级项目多项,发表论文近二十篇。
唐生林,工程师。研究方向:并行编程语言和编译优化


刘艳娜,硕士研究生。方向:新型众核加速器上的编译优化
张贝贝,硕士研究生,方向:新型众核加速器上的编程语言和编译优化
李文泽,硕士研究生,方向:新型众核加速器上的编译优化
高希然,硕士研究生(客座),方向:大规模并行系统上任务并行系统的研究
翟金亭,硕士研究生(客座),方向:大规模并行应用的任务并行优化研究
郭强,硕士研究生(客座),方向:大规模并行应用的任务并行和编译优化研究
 

  • 多核编程组


刘雷,博士,工程师一级,在编程语言和并行编译技术方向上具有丰富的科研和工程经验,先后承担过国家863项目、核高基重大专项项目的子课题,所研发的技术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多个顶尖的国际会议和权威期刊上都发表论文10余篇。其开发的自动并行化编译器的加速效果要明显好于世界上最好商用编译器Intel编译器。先后与三星公司、华为公司开展项目合作,累计完成的企业合作项目金额近2000万元人民币,申请技术发明专利5项,其中包括国际专利1项。目前正从事人工智能编程模型、面向物联网的海云计算编程环境等课题的研究;同时积极参加科普工作,先后参加了中科院的科普自愿行活动和北京教委发起的中学开放课程活动。
卢兴敬,博士,工程师一级,研究兴趣:帮助程序员更简洁高效地利用异构加速器和多核平台开发并行程序
邢明杰GithubLinkedin),工程师一级,2005年开始从事编译器/工具链相关工作

曹玮,员工,工程师一级,研究方向:并行编译优化、面向物联网的海云计算编程环境
王强 客座员工,工程师
刘丛敏 客座员工,工程师
杨海瑞,客座员工,软件工程师
邢明政,客座员工
 

赵鹏,硕博连读四年级,研究方向:并行编程模型与运行时系统
董晓,博士三年级,研究方向:深度学习视觉算法与深度学习框架的编译优化技术
李坚松,博士二年级,感兴趣的方向:编程语言,并行,分布式计算和机器学习等
王雪莹,硕士生
王冠成,客座学生
李广力,客座学生
金旭,客座学生
 

  • 云计算编程组


崔慧敏 副研究员
王蕾 博士
其它成员
 

  • 编译优化组


吕方:博士,高级工程师,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研究方向: 芯片编译,多核、众核编译器性能分析及优化
刘颖:博士,研究方向: 芯片编译,众核编译器性能分析及优化
黄磊:博士,研究方向: 芯片编译,众核编译器性能分析及优化
卢廷玉: 工程师,研究方向: 芯片编译,多核、众核编译器性能分析及优化


王晨曦:直博生, 研究方向:面向异构内存的编译优化
俞峰: 直博生, 研究方向:面向国产芯片的编译优化
武明川:博士,研究方向:面向异构众核的编译优化
洪锐: 硕士,研究方向:面向异构众核的编译优化
胡丹琪: 硕士,研究方向:轻量级虚拟容器动态迁移
郭磊: 硕士,研究方向:虚拟环境性能分析与优化
赖策: 客座硕士,研究方向:面向C语言安全子集的检测
 

  • 系统资源优化组


刘磊 副研究员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