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研究成果 >> 科研项目

2014年度实验室获奖成果

撰稿: 摄影: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6日
1)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项目名称:32位星载容错控制计算机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国重主要完成人员:李晓维、胡瑜、李华伟等
主要完成单位: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获奖情况:201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项目简介:
项目属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研制了32位星载容错控制计算机系统及地面仿真空间环境综合验证平台。

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及技术创新点:(1) 提出了动态可调整多机容错体系结构,创建了多机异构和冷热可变容错系统模型,突破了多机动态可调整容错系统的同步-切换-重构技术,有效解决了空间飞行器资源有限、而又面临多机系统长寿命强实时之间相互制约的难题;(2) 提出并研制了自主创新的高性能抗辐射SoC2008系统芯片及自测试自修复硬件架构,突破了老化预测和超速时延自测试、基于透明动态绑定的自修复技术,有效延长了系统硬件的生命周期,确保了系统高可靠和高可用;(3) 提出了基于多级任务链表结合二维位图的任务调度、动态内存管理、抗单粒子翻转软件容错方法,建立了八态容错模型,研制了基于微内核架构的空间容错实时操作系统SpaceOS,满足了微内核条件下资源管理的强实时性要求;(4) 提出了32位星载容错控制计算机的故障注入、面向多故障和复合故障的诊断、可靠性评估与间歇故障脆弱性评估、基于静态分析的设计错误检测方法,研制了仿真空间环境的综合验证平台,提供了地面模拟空间复杂环境一致性的手段。

项目已应用于65颗以上卫星,占同期国产卫星飞船的85%以上,包括嫦娥、载人飞船、通信、导航、科学试验、遥感等多种空间飞行器,其中最长已在轨工作七年半,累计在轨超过一百余星年。项目成果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顶级会议的BEST PAPER

让计算机能以类似人脑神经网络的方式高效地进行学习等认知活动,是计算机科学的终极目标之一。但通常的计算机在模拟包含百亿个甚至更多的神经元及突触的深度神经网络进行学习时,处理速度和效率非常低下。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云霁研究员、Olivier Temam特聘研究员、陈天石副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在类脑计算机方向取得重要的进展。他们研制了一种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架构的机器学习运算装置——寒武纪1号,通过高效的分块处理和访存优化,能高效率处理任意规模、任意深度的神经网络,以不到传统处理器1/10的面积和功耗达到了100倍以上的神经网络处理速度,性能功耗比提升了1000倍。相关论文(Tianshi Chen, Zidong Du, Ninghui Sun, Jia Wang, Chengyong Wu, Yunji Chen, and Olivier Temam, "DianNao: A Small-Footprint High-Throughput Accelerator for Ubiquitous Machine-Learning")2014年3月发表于本领域最好的国际会议之一ASPLOS(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chitectural Support for Programming Languages and Operating Systems),并获得了最佳论文奖,这是亚洲科研机构首次获此奖。2014年12月,后继工作DaDianNao: A Machine-Learning Supercomputer再次获得本领域顶级会议MICRO的最佳论文奖,这是MICRO47年来美国之外国家首获此奖。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