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实验室新闻

计算机系统结构重点实验室召开年终总结会

撰稿: 摄影: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05日
2008年12月19-20日,计算机系统结构重点实验室在延庆华丰大城堡举行了年终总结会、联欢晚会、以及2009年规划务虚会。会议主要由所长助理、实验室主任孙凝晖老师主持,计算所所长李国杰老师、计算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李锦涛老师,科研处处长王兆其老师、人事处处长王晓红老师、网络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程学旗老师、智能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陈熙霖老师等多位老师应邀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做了重要发言。虽然此次活动不到一整天,但对系统结构重点实验室科研方法、实验室发展规划、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19日下午,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主任陈熙霖老师受邀做了题为《科研工作的若干体会》的报告。陈熙霖老师将科研工作类比于“登山”,生动而详实地讲述从整装待发(科研准备阶段)到踏上崎岖路(科研过程),最后登顶饱览无限风光(实现研究目标)各个过程中的体会。整个报告旁征博引、引人入胜,其中有很多观点值得科研人员思考:

系统结构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务虚会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20日上午,应邀嘉宾和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员及科研骨干加了会议,畅谈实验室发展规划。许多老师发表了各自对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的看法。李国杰老师认为,国内的计算机科研把跟随热门的研究方向奉为“成功学”但这些研究的学术成果往往没有有效地沉淀到实际应用中,而Web、RISC这些重大进步都没有我们的份,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思考。系统结构重点实验室不能仅仅跟随国际研究热点,更希望能做一些学术价值可沉淀的基础研究工作。关于未来计算机结构,李老师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看法:现代计算机采用了冯诺依曼结构,如果把Internet也比作计算机的话,那么它的结构是什么?它的操作能编码吗?它的操作系统又是什么?

编译组乔如良老师与张兆庆老师精心准备了1个多小时报告,表达了实验室要凝聚研究方向的观点,并希望能改变操作系统、编译跟着系统走的局面。程学旗老师认为一个领域的发展并不是靠一两个人撑起来的,而是凝聚了几十个顶级专家的贡献。因此,重点实验室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出某些领域的世界顶级专家。

孙凝晖老师将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做了三阶段规划:当前实验室度过了“有了”阶段;实验室下一步目标是“上台阶”,要对龙芯与曙光的设计提出重大方法创新,研究员要有一定的国内/国际知名度,而且经常性地在国际顶级会议上发表一流文章;第三阶段的目标是“国际一流”,到2020年成为世界Top10的系统结构研究实验室。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应该认识“计算机系统结构基础研究”的规律,并定了三条“军规”:
(1)它的实际贡献是为中国打造一条国家自主的产学研创新链。
(2)它的应用场景为以EFlops为代表的高性能计算,Internet时代的高吞吐计算机和新型终端,以并发/可靠/应用效率为目标的大众计算(Masses-Computing)。
(3)它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基于大平台的基础研究。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