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开放课题 >> 指南通告

2012年度开放课题指南

撰稿: 摄影: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0日

简介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系统结构重点实验室是我国计算机系统结构领域的重要科研基地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发展计算机系统结构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现阶段重点围绕超并行计算机系统和多核处理器开展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探索,为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和高性能处理器设计领域的发展持续提供创新方法和关键技术。为提高实验室的开放层次,提高学术水平和技术水平,增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人才流动与学科交叉渗透,特设开放研究课题。欢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参与实验室的开放课题研究。
 
 
指南的制定原则
 
为促进计算机系统结构领域内的新理论、新思想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加强国内外学术思想与人才的交流,本实验室特设立开放研究课题,资助有关人员来本实验室从事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指南的制定原则如下:
1、 根据我国计算机系统结构领域的发展战略,着眼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当前和长远的需要和国际学科发展的前沿;
2、 鼓励具有开拓性、前瞻性、创造性和高层次理论和技术的自主创新研究及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项目;
3、 利于促进多学科的交叉渗透和多部门的联合攻关,有利于建立和发展国际合作的新格局,有利于人才培养和学科的发展;
4、 鼓励和支持从事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博士后、博士生和海外留学人员在本实验室进行开放课题研究;
5 、资助项目的申请者要求与本室科研人员协同工作。
 
 
三、本年度建议开放课题的研究方向
 
本年度建议开展课题如下(可不限于以下课题):

 

题目1:单元测试中基于分支限界的测试用例生成技术研究

问题描述:随着计算机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急剧增加,软件的规模也在以惊人的速度膨胀。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成本以及由于软件故障而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也在不断增加,软件测试作为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单元测试作为软件测试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就是完整检测代码单元的功能逻辑,找出代码单元本身的所有功能逻辑错误。手动生成测试用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效率低下。目前已有的单元测试工具一般仅自动生成测试框架代码,少数工具支持基于随机法和边界值法自动生成测试用例,大多数工具需要人工辅助来生成更多的测试用例。因此,需要研究一种软件单元的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方法,提高软件单元测试的效率和自动化水平。
研究内容:
(1)基于回溯和回退技术的测试用例生成方法研究
(2)基于程序切片技术的解空间压缩技术研究
(3)基于符号区间运算的路径可达性分析技术研究

 

题目2:三维多核芯片硅后调试技术

摘要:随着集成电路工艺和设计技术的发展,主频至上的设计理念正在终结,多核结构的微处理器悄然兴起。而按照传统二维的方式进行多核设计,其连线延迟将成为难以逾越的鸿沟。因此,三维多核芯片成为了集成电路领域最具有应用前景的发展方向。
三维多核芯片有其特殊的制造工艺和芯片结构,也带来很多可靠性问题,包括:散热难导致芯片可靠性下降,工艺缺陷导致的低成品率问题等。随着三维集成电路新体系结构的提出、电路规模的增大以及验证时间的制约,仅通过硅前验证越来越难以保证在流片前发现所有的错误。因此,必须研究高效的硅后调试技术来解决三维多核芯片所带来的巨大挑战。本项目需要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硅后调试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三维多核芯片的特点,研究开销与效率平衡的可调试设计技术,解决三维多核芯片硅后调试中的实际问题,并且能够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研究成果将以论文形式发表。

 

题目3:基于多核/众核处理器的汽车视觉技术的结合研究

研究内容:将多核/众核处理器应用到嵌入式实时控制领域已经成为发展趋势,汽车防撞预警系统是智能汽车技术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本课题将结合应用于汽车防撞预警的视觉技术与先进的多核/众核处理系统开展关键问题的研究工作。针对现有单目视觉测距技术不能检测目标车辆姿态,不能应用于起伏路况以及不适合于夜间应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目标车辆车牌边框为合作目标的并行单目视觉定位方法,该方法继承了现有单目视觉定位方法的优点,并且可以在起伏路况下检测目标车辆在三维空间的位置和姿态;该方法的应用不受时段限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结合多核/众核处理系统的复杂背景下车牌及车牌边框提取技术的并行化研究;结合多核/众核处理系统的基于车牌边框几何特征的单目视觉定位、定姿、测速技术和鲁棒性研究;结合多核/众核处理系统的安全评价与预警模型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对先进计算机体系结构与汽车防撞预警技术的交叉研究,也可以为无人驾驶车辆导航避障研究提供一种辅助方法。


 

题目4:高通量众核处理器运行时管理系统研究

问题描述: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应用对计算机系统提出了新的需求,该系统面向海量的数据处理、亿级的并发请求。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快速发展使芯片可以集成越来越多的晶体管资源,以众核形式来高效组织片上资源成为计算机体系结构发展的重要特征。然而,如何使这种硬件能力转变成应用性能的提升,是高通量众核处理器面临的严峻挑战,运行时系统作为其中的一项核心内容,是应用程序和处理器之间的桥梁,一方面为程序员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另一方面为底层硬件资源提供动态的管理和调度功能。
本课题研究内容如下:
(1) 通过高效的分级管理机制,以较小的开销实现线程切换和调度,最大效率的使用片上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
(2)针对高通量应用线程相似性明显、数据局部性差的特点,进行存储优化和冗余消除;
(3) 降低线程之间的相互干扰和对共享资源的竞争访问。通过对片内共享资源或处理器核进行分区管理,使不同的线程在不同的分区内执行。
研究目标:开发出能够在Godson-D处理器上运行的运行时系统,并在基于大规模FPGA模拟环境的高通量众核处理器上进行充分验证。

 

题目5:大规模体系结构级仿真加速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本课题针对大规模并行仿真中同步开销随规模增大快速攀升这一核心问题,研究基于墙钟的同步协议,将全局同步转换为低开销的本地同步,从而有效降低全局同步的频率;同时为避免同步放松所带来的仿真精度大幅下降,研究基于分析模型的误差补偿机制,回滚状态以修正仿真器的微体系结构时序误差;针对并行统计抽样仿真中程序样本代表性低这一关键问题,研究并行感知的抽样算法,采用模式匹配与样本筛选的方法,在提高样本代表性的同时有效避免了对并行化的干扰。通过以上研究,将推动并行抽样仿真技术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大规模计算机系统的开发应用提供高效可靠的支撑工具。

 

题目6:非开源操作系统内核的逆向分析技术

问题描述:非开源操作系统, 如Windows, 往往被广泛地普及使用。相对于开源操作系统而言,用户只能获得其编译链接后的二进制文件。基于商业利益考虑,不可能获得源代码,甚至无法获得完整的符号文件。长期以来,为用户所诟病。主要的问题包括:(1)目前国内运行的非开源操作系统基本为国外厂商提供,无法获悉其完整的内核符号信息(Symbol Information),使得内核中潜在的安全后门很难被深入分析和发掘。(2)为改进软件(如驱动程序)的可靠性,常常需要调试追踪到内核, 而操作系统厂商所提供的符号文件往往是不完整的,导致调试追踪失败。(3)为防范对内核的攻击,往往需要分析病毒的内核行为,但是不完整 的内核符号文件使得分析无法进行。
本项目拟研究对内核的逆向分析技术,以获得非开源操作系统的完整符号信息。主要研究内容:
(1)同类型符号的在内核中的动态传播;
(2)符号类型的鉴别;
(3)内核符号分布的可视化。
研究成果将以论文的形式发表。


 

题目7:云计算环境下移动设备的系统安全研究

研究内容:本课题针对移动云计算在安全和隐私性等方面面临的挑战,综合考量云计算平台和移动设备特征和需求,研究从移动设备自身和云平台支撑两方面保护用户数据的隐私性;同时针对移动云计算的数据和代码完整性需求,研究云应用的数据和代码完整性的检测、保护、分析和修复等多方面的支撑技术;研究面向云移动平台的云平台与移动设备互操作接口设计的安全和隐私性,互操作过程的安全和隐私性,以及基于安全和隐私考虑的云应用划分技术。通过以上研究,将推动移动设备中用户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进一步发展,为云计算环境下移动设备的安全性增强提供更有效的支撑技术。


 

题目8:多核数据流计算机的推测多线程研究

摘要:普遍认为基于传统冯诺依曼架构设计的计算机系统在指令级并行性ILP 方面的提升有限。本课题将基于事务存储模型,开展面向多核数据流计算机体系结构上推测多线程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作包括:1、设计完善的资源分配、调度算法,结合动态任务调度和两级事务提交机制,提高SpMT WaveCache 事务性内存系统的执行效率;2、分别针对循环程序和分支程序设计线程级推测执行算法;3、设计并实现原型系统及图形化分析系统,展示数据流指令在各个计算核心上的动态执行过程;4、最后,采用36 个标准基准测试程序和自研发的测试程序测试数据流计算机系统,分析并改进系统性能的瓶颈,指导基于事务存储模型的多核数据流计算机系统推测多线程技术的设计和实现。
研究成果将以论文形式发表。


 

题目9:面向云计算服务器的高可信安全处理器新型体系结构的研究

问题描述:随着近两年来云计算环境中的非安全行为的出现,如非法访问控制,恶意软件入侵,敏感数据窃取等,无一不向人们提示云时代安全的重要性。面对上述安全挑战,目前可通过使用虚拟机隔离、加密、监控与恢复、可信计算等技术对云计算安全进行增强。但这些技术均是在算法、软件以及协议层面为安全云平台进行支持,缺乏从云环境的底层硬件平台之上对大量敏感信息的保护,特别是云环境中各类终端的核心计算部件——处理器目前还缺乏安全性的保护。处理器是程序运行的最终载体,因此云环境中的各类应用在使用处理器进行计算之前,无论是在应用层还是在操作系统层本质上都是出于一种不安全的状态中,都有被入侵、窃取以及篡改的可能。将信息安全理念与处理器设计思想相结合,提出高可信安全处理器新型体系结构,为云计算提供核心的安全保护,确保应用能够运行在一个真正安全的平台之上已成为必然趋势。而安全处理器的提出,也将对其上层的操作系统、软件、通信协议产生重要的影响。本项目研究内容:
 
  1. 探索安全理论与处理器设计的有效结合。深入分析隐秘运行环境的特征与运行机理、敏感数据保护、防克隆和密钥访问技术等信息安全核心理念,研究在处理器体系结构层面如何有效支持上述特性;
  2. 研究高可信安全处理器新型体系结构,包括安全指令集、可信Cache体系结构、安全中断/异常机制、加密引擎等方面的研究;

题目10:面向GPU的高速铁路钢轨缺陷监测系统研究

问题描述:轨道交通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对国民经济起着重要的全局性支撑作用。随着铁路速度的提高,对列车的安全、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运行速度的提高和重载列车的开行,对轨道的破坏作用加大,导致轨道状态的恶化加剧。轨道基础设施的自动检测是轨道交通运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钢轨表面缺陷检测是其中重要的检测任务之一。
主要研究内容:1。针对当前轨道检测提出的“鲁棒性强、速度快、准确率高”的要求,分析工程实施中钢轨图像的视觉特征和统计特性,设计钢轨图像增强算法2.建立缺陷检测模型与算法3.充分发掘以上算法的并行性,基于GPU技术对算法进行优化,形成高效实时的钢轨缺陷监测系统。

题目11:片上多核处理器光互连技术的可靠性问题研究

问题描述: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逐渐步入深亚纳米阶段,芯片内部金属互连方式面临着延迟和功耗等严重问题。光互连由于其高带宽、低传输延迟以及功耗可扩展性等优点,逐渐受到关注。此前的体系结构级研究假设光互连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然而,由于制造和集成工艺等问题,光互连实际上存在严重的可靠性问题。
本研究针对光互连技术的可靠性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 研究由于热敏感度导致的可靠性问题。热敏感度主要与光元件的反射率问题有关。当温度波动时,光子微环谐振器无法正确地与指定的光波产生共振,数据接发器将无法产生和接收正确的数据。研究表明,环形谐振器的共振波长随温度变化的偏差达到0.1纳米/度,而片上的温度波动范围能达到30度,因此,由于热敏感度导致的可靠性问题将非常严重。
2. 研究由于工艺偏差导致的可靠性问题。由于光刻等工艺本身的缺陷,诸如wafer厚度,波导宽度等物理参数的偏差是无法避免的。这些偏差将影响数据接发器的共振波长。工艺偏差可导致目标波长产生4.8nm的偏差,而波导中不同波长间的最小间隔不超过1nm。换句话说,工艺偏差将导致部分芯片的数据接发器无法正确工作。
3. 研究如何降低可靠性问题对性能的影响:如何降低数据接发器的失效而导致光互连传输带宽的降级

题目12:面向异构多核处理的非对称性片上共享缓存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研究背景和挑战:本研究课题围绕未来异构多核处理器(主要针对CPU+GPU)的非对称性片上共享缓存系统设计进行前瞻性探索和研究,旨在移除由于CPU和GPU间的数据移动和传输导致的异构多核处理器的性能提升瓶颈。课题针对CPU数据访问的细粒度性和对延时的敏感性以及GPU数据访问的流式特征和高带宽性的不同要求和特征,提出非对称性的共享缓存层次结构和混合粗细粒度的一致性缓存协议系统设计,实现CPU和GPU通过片上共享缓存的高效数据共享移动、缓存数据的智能管理和对软件透明的硬件缓存一致性以增强软件可编程性。
研究内容:
  1. 搭建异构多核模拟平台,研究CPU数据访问和GPU数据访问模式和特征以及对存储器带宽和延时的不同要求。
  2. 针对现有主流异构多核处理器架构提出实现非对称性共享缓存系统设计,重点解决如何耦合现有CPU端细粒度共享缓存层次结构和GPU端的粗粒度缓存层次结构,实现CPU和GPU在片上共享末级缓存系统的非对称性缓存系统层次设计以实现高效数据共享和移动,并进一步展开混合粗细粒度的缓存一致性协议设计研究。
  3. 研究基于粗粒度数据块生命周期的数据移动机制和缓存数据状态智能管理,以进一步缩短数据在不同缓存层次间的移动路径、减小移动延时以及由一致性缓存协议造成的缓存堵塞,从而彻底释放CPU和GPU的计算吞吐能力,实现异构多核处理器的高性能计算。

 

题目13:移动芯片中用户体验的低功耗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移动设备中,功耗控制非常重要。现有系统中的功耗控制依赖于操作系统层进行统一调度,通过电路层的动态电压频率调节(DVFS)技术实现。目前操作系统由于缺乏前端感知技术,动态电压频率调整粒度较粗,无法实现电压的细粒度调节,功耗控制效果受限。本项目将研究基于用户体验的的动态电压频率调整。将研究用户体检的系统建模方法,通过一系列参数和数学模型,建立用户体验的系统模型,并供操作系统使用。操作系统将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对芯片进行电压调节。将修改移动设备中使用较多的Android操作系统的内心代码,实验该系统。


题目14:面向分布式异构大数据处理环境的高效能资源感知与平衡调度机制研究

问题描述当前,在分布式大数据处理环境中,非线性增长的海量数据与计算单元之间的空间距离扩大至计算机集群的网络节点之间。在“存储计算传输能力增长”与“数据获取延迟缩减”严重失衡的情况下,系统效能问题(资源占用不平衡,能耗高,有效服务产出低)更为严重。特别是在异构集群环境下,存储-计算-传输之间的动态平衡和系统效能问题已经成为大数据处理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
现有的以Hive +HDFS + MapReduce为核心组件的Hadoop平台,为分布式大数据处理提供了可扩展高容错的数据处理引擎。但现有的系统资源调度由于缺乏感知和协调,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让计算离数据更近”的问题,难以满足高效能计算的需求。
本项目研究面向分布式异构大数据处理环境的高效能资源感知与平衡调度机制,研究内容包括:
  • 研究系统效能模型,面向应用生命周期和执行路径监测系统运行状态和情境,分析系统效能瓶颈的特征及预兆;
  • 研究计算能力感知机制,在分层和松耦合的异构分布式计算平台环境下,感知硬件资源能力差异、系统负载的动态变化;
  • 研究资源平衡调度机制,数据放置和维护能够感知硬件资源能力和应用特征,动态协调任务派发能够感知数据位置和负载变化,预防系统效能瓶颈,提高系统效能。

题目15:面向调试的软件测试优化

问题描述为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软件测试是最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软件测试的目的在于发现软件中的程序错误,软件测试的下一个步骤即是软件调试;同时,软件测试的输出结果被直接用于软件调试中,对软件调试产生影响。目前软件测试的应用和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而软件调试仍然是软件工业化生产的瓶颈之一。如果能在软件测试的基础上实现面向软件调试的优化,将有效地提高软件调试的准确率和效率。
本项目围绕面向软件调试的软件测试优化展开研究,,研究内容包括:
(1)对面向调试的软件测试优化进行理论分析;
(2)对测试用例排序、动态错误定位提出新的方法和技术;
(3)探讨减轻测试中的测试预言问题;
(4)解决某些特定领域中的测试问题。

题目16:面向车载高实时协同通信的体系结构和软件系统研究

问题描述近年来随着全国车辆保有量爆发性的增长,交通事故显著增加,交通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生命财产安全。为解决以上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融合传感网络的车联网概念,以实现车、路、物、人间的有效协作。然而已有的研究较少关注车联网的特殊性和交通安全应用的需求,如DSRC协议等难以满足车联网交通安全应用对协同通信的实时可靠性能要求(可靠性99%以上,单跳时延0.1 秒以内)。
为了提高满足可靠性需求,一方面需要设计新的多核硬件系统支持新型协议和大规模复杂环境下的数据处理,另一方面需要将实时通信与计算合理地分配到多核系统上。
本项目利用新型编码技术,利用众核的并行处理优势,研究车载众核高实时协同通信体系结构和软件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复杂异构的大规模分布式协同通信环境建模、支持新型编码技术和大规模数据处理的多核系统,非确定环境下基于众核的资源实时调度等。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将提出真正适用于车联网的一系列车载众核实时调度和高实时协同通信技术,提高车联网分布式协作能力,为实现面向交通安全的车联网提供坚实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四、本年度开放课题申请书提交时间及联系方式
 
2012年度开放课题申请书提交时间:2012年9月21日之前。
申请书一式四份,签字盖章后寄至:
北京市海淀区科学院南路6号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系统结构重点实验室(邮编:100190)
董慧(收)
申请书电子版请传至:donghui@ict.ac.cn
联系人:董慧;
电话:010-62600600;
Email:donghui@ict.ac.cn 传真:010-62600600。
 

 
附件下载: